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鑫報e樂網
 


 

 
產業報告
高手過招
期指選擇權

盤前速覽
晨間戰報
財經焦點
理財行事曆
國際指數
重點新聞
留言板

產業新聞

  2025/11/06


日月光第十一屆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
產學共創永續新動能 以科技深化低碳轉型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在全球淨零浪潮與永續挑戰下,如何以科技與創新實踐綠色轉型,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課題。日月光高雄廠秉持「以科技創新推動永續」的理念,持續透過產學合作深化環境治理,今(6)日於高雄展覽館 TASS 亞洲永續供應暨循環經濟會展論壇舉辦第十一屆「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再度攜手成功大學與東海大學,聚焦水資源循環、塑膠廢棄物再利用、氣候變遷調適及碳捕捉等領域,展現企業以科研實踐永續的行動力。

自 2015 年推動以來,高雄廠環境技術研究計畫已成為公司 ESG 推進的重要支柱,透過跨界合作、知識交流與實驗驗證,持續為企業環境管理注入創新能量與永續動能。今年的研究成果展現日月光以科技落實永續的實踐力,從智慧監測、水資源管理到碳循環技術,展現跨域創新的多元面向。

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模型辨識放流水中微量物質,成功開發可應用於中水廠前端監測的 AI 水質篩檢系統,可提前預警異常水質,提升再生水穩定供應與製程安全;另有專案針對封裝製程塑膠廢棄物進行燃料化再利用(SRF)評估,驗證其熱值穩定與排放控制的可行性,為高能值廢棄物減碳再利用開啟新契機。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團隊結合氣候推估與淹水模擬,提出以數據為基礎的防災決策架構,協助企業提升氣候韌性;另針對鍋爐與焚化爐煙道氣排放,發展微藻固碳與化學吸收整合技術,以驗證碳捕捉效率及副產物再利用潛力,展現碳循環技術的應用實效。


圖一:(左起)國立成功大學 助理研究員 張志平、東海大學 執行長 駱永建、日月光 處長 顏俊明、國立成功大學 教授 陳𦹅如、國立成功大學 顧問 謝宗霈

圖二:日月光 處長 顏俊明
 

日月光高雄廠處長顏俊明表示,環境技研已推動第十一年,其中合作學校有十五間,將近七十件的合作專案,永續發展不是口號,而是一場長期的實踐行動。透過環境技術研究專案的推動,日月光能不斷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具體實務,強化製程韌性與減碳效益,同時也與學界共同探索環境管理的新方向。

他進一步指出,此次專案更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深入研究,且面對全球供應鏈的低碳轉型趨勢,企業必須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從源頭管理到技術創新全面布局,方能在永續競爭中占得先機。

日月光高雄廠已連續十一年推動環境技術研究,涵蓋能源、水資源、廢棄物及氣候韌性等面向,累積研究投入金額逾新台幣 8,000 萬元,專案成果均揭露於永續報告書資訊公開分享。未來,日月光將持續以產學合作為推動核心,深化低碳科技應用,實踐循環經濟理念,攜手供應鏈與社會各界共築永續未來,以行動實踐企業永續承諾。


風起職航!產官學攜手培育離岸風電新世代技師 金屬中心 × 西門子歌美颯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產學合作成果分享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金屬中心於日前「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舉辦「風起職航:西門子歌美颯風機技師實習分享會」,邀集合作夥伴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公司(以下簡稱西門子歌美颯)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高科大)共同參與。活動聚焦離岸風電運維人才的在地培育成果,三方代表與歷屆實習生現身分享,展現產學合作推動青年投入綠能產業的具體成效。本次分享會亦是「風場運維技師在地培育計畫」的重要里程碑。自合作啟動以來,金屬中心負責實習生的前置專業訓練,內容涵蓋 GWO 國際基本安全訓練、基礎技術三項、吊掛指揮及西門子歌美颯技術課程,協助學員在進入風場實習前即具備安全意識與專業技能,有效縮短學用落差,厚植離岸風電基層運維能量。

西門子歌美颯自兩年前與金屬中心及高雄科技大學啟動合作以來,已成功建立離岸風電技術人才的在地培育模式。首屆實習生轉正錄取率達 100%,展現計畫的成效。今年我們持續擴大規模,並已有學員正式加入海上運維團隊。透過結合理論課程與實務訓練的完整安排,協助學員在安全意識、技術能力與現場經驗上全面提升。我們將持續深化合作,培育更多具備國際水準的本地技師,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奠定長遠基礎。

高科大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近年與多家離岸風電業者攜手,共同培育綠能產業人才。透過產學攜手計畫,讓學生深入參與離岸風電實習與專案,實地體驗風場運作、設備維護與安全管理等專業技術,強化理論與實務結合,培養面向未來的綠能職場能力。學生普遍反映,實習經驗讓課堂知識更具實踐價值,也深化對綠能產業的認同與投入。業界亦肯定高科大學生的專業態度與學習熱忱,認為具備優秀的技術潛能與團隊合作能力。高科大將持續深化與離岸風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的合作,擴大實習機會與課程深度,推動學用合一的綠能教育,培育具國際視野與永續思維的專業人才,為台灣能源轉型與產業發展注入動能。

金屬中心劉嘉茹董事長指出中心與西門子歌美颯及高科大的三方長期合作,成功建立離岸風電技術培訓與就業鏈結模式。

同步也感謝金屬中心海洋科技產業創新服務處陳維德處長帶領團隊舉辦成果分享會,展現產學研合作在技術培訓與人才媒合上的具體成效。尤其本次成果分享會的兩位畢業實習生皆已順利通過西門子歌美颯正式甄選,成為風機技師。這不僅為青年投入綠能產業樹立典範,更象徵離岸風電人才在地化與永續發展邁入新的里程碑。建構台灣離岸風電完整的人才培育體系,從產業鏈需求出發,整合政府政策、學術能量與國際企業資源,打造兼具國際標準與本地特色的訓練模式。此次與西門子歌美颯及高科大的合作,不僅成功建立技術訓練與就業媒合的雙軌機制,更為青年進入綠能產業提供明確的成長路徑。未來,中心將持續攜手產學夥伴,深化人才培訓能量與國際接軌合作,協助台灣建立永續、自主的風電人力供應鏈,為我國能源轉型與淨零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海洋局海洋環境教育向下扎根
原鄉學童愛河灣親海體驗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今(114)年辦理的「海洋環境教育—校園巡迴列車」已完成45場次,1755位學生參加,將豐富多元的海洋知識與環境教育帶入校園,並特別邀請原鄉學童至愛河灣參與戶外海洋體驗課程。課程中,孩子們興奮地化身「小獵人」,現場歡呼聲不斷,親身感受海洋的力量與魅力,讓海洋環境教育向下扎根。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石慶豐局長表示,感謝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補助「海洋保育教育推廣計畫」。本次課程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科技與管理系蔡文沛教授團隊承辦,巡迴足跡遍及市區、沿海及偏鄉學校,課程以活潑互動方式傳遞海洋保育觀念,從小培養「親海、愛23??、知海」的環境保育意識。

石慶豐局長指出,今年特別創新安排原鄉學童體驗,邀請茂林區多納國小、那瑪夏區那瑪夏國中及桃源區桃源國小,其中多納國小宋麒麟校長、桃源國小凃宗成校長,更親自帶隊參加, 至愛河灣體驗海洋課程。專業教練全程指導立式划槳(SUP)、龍舟板及水上腳踏車等無動力水上活動。對多數第一次接觸大海的偏鄉孩子而言,能親眼望見港灣風光、親手操作水上設施,是難得又難忘的體驗。活動中並貼心準備在地飲品與知名速食餐點,讓學童在歡笑與驚喜中度過愉快的學習時光,山上的孩子與我們立下山盟海誓,相約明年再見。

圖:石慶豐局長與茂林區多納國小參與愛河灣體驗海洋課程

石慶豐局長進一步說明,本次課程內容涵蓋「海洋危機」、「海洋野生動物保育」、「混獲問題」與「食魚教育」等主題。「海洋危機」課程讓學生了解全球暖化、塑膠污染與棄置漁網對海洋生態的威脅;「海洋野生動物保育」介紹鯨豚、海龜、珊瑚等保育物種生態,強調尊重生命與維護棲地的重要;「混獲問題」以實際案例講解永續漁業的挑戰;「食魚教育」則倡導認識當季、在地、永續魚種,推廣聰明選魚、友善海洋的飲食觀。

石慶豐局長強調,海洋環境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態度的養成。未來將持續推動校園巡迴宣導與體驗活動,結合生活教育與實地體驗,讓更多孩子在寓教於樂中學會珍惜海洋、守護環境,為高雄這座海洋城市的永續發展繼續努力。


高雄市11/6辦理交通績優表揚大會
一起向城市守護者說聲謝謝,交通警察、義交及職業駕駛與高捷公司齊獲肯定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在今(6)日舉辦「高雄市114年度交通績優人員與機構表揚大會」,林欽榮副市長在交通局劉建邦副局長、警察局呂世明副局長等人陪同下,將獎座親手交到每一位得獎者手中。這些熟悉卻常被忽略的身影,包括在路口守護的交警與義交、載送我們抵達目的地的公車駕駛長、計程車職業駕駛、捷運及輕軌的夥伴、在水面安穩航行渡輪的船長、以及日以繼夜服務的公車業者,都是讓高雄更安全、更貼心的守護者。

林欽榮副市長表示:「高雄每天的順暢與安心,是無數人在看不見、也不辭辛苦的時時刻刻,為大家把關。」,他也特別感謝在每個大型活動、路口與施工路段堅守崗位的交通警察與義交;一路相伴的職業汽車駕駛、公車駕駛長、輪船船長、捷運與輕軌團隊,以及用心經營的公車業者。他補充,為體恤義交同仁的風險與辛勞,市府自115年起將交通義勇警察協勤費由每小時200元調升為230元,盼用實際行動,向獲獎的各位績優人員說謝謝。


本年度獲獎的駕駛許德修,在110年亦曾獲得優良駕駛人榮譽,連續6年以上未有違規紀錄,並擔任統聯客運駕駛教練,平日駕駛低地板公車行駛100路,行車平穩且服務優良,乘客並多次讚賞,經統聯客運提名參選獲獎,他分享:「應對各種乘客與路況,我始終保持冷靜與細心;安全是我每天的信念。」;台灣大車隊的范世煌,110年加入防疫計程車隊,亦為該車隊113年度優良駕駛隊員及志工楷模,並擔任急難救助及交通事故處理小組成員。他以一句話勉勵自己:「持續用專業與熱情駕駛每一段旅程,讓每位乘客的故事更圓滿。」,短短幾句,道出了所有第一線夥伴的用心與信念。

交通績優表揚大會在隆重且溫馨氣氛落幕,林欽榮副市長也勉勵獲獎駕駛人能將這份工作態度感染所有駕駛人,讓市民每趟旅程都能快樂出門,安全回家。

今年獲選名單如下:

優良職業汽車駕駛人(18名)
許德修、林聖傑、胡進順、洪福賓、陳弘益、吳柏松、潘煌仁、黃昭喨、古承諒、黃國瑞、謝宥安、李英舜、林本益、王冠之、范世煌、黃雅菁、林祐禾、楊志復

績優交通警察(8名)
楊政諺、張晏銘、洪堂閔、韓景祥、張崇豪、廖伊靜、徐雪茹、陸俊豪

績優交通義勇警察(18名)
林清醮、林裕鎰、郭金有、朱正育、李丁賜、李敏慧、謝武郎、李志卿、周維彥、許素卿、李健華、張孝華、陳崑寶、鄭芬蘭、洪嘉澤、趙慶士、呂秀蘭、李聰岳

優良捷運輕軌司機員(6名)
周宗偉、林恆、吳振嘉、羅子涵、謝書玉、黃志豪

優良輪船公司船長(1名)
洪榮富

模範公車駕駛長(14名)
洪嘉隆、岳靖鎧、陳志益、邱柏誠、黃建豪、權海萍、鄭中華、何國輝、李寅豐、廖凰妃、豐勝雄、周宗彥、宋修夫、許晉綱

高雄捷運定期檢查優等機構
高雄捷運公司

公車營運與服務品質評鑑優等業者(6家)
義大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皇冠大車隊、中華日光(中華大車隊)、社團法人台灣福田社會福利發展協會、高雄市美濃區獅山社區發展協會


在地挺在地 縮短食物里程 高雄農業局首度攜手旅館公會 舉辦優質食材媒合會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為推廣高雄在地優質農產品、促進旅館業者對在地食材的認識與使用,高市府農業局昨(5)日傍晚攜手高雄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高雄在地食材媒合會,從縮短「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里程出發,結合農會及有機農園業者,共同促進低碳優質農產發展,打造生產者、旅館業者與消費者三方共榮的合作平台。

本次媒合會邀集美濃農會推薦具有芋頭香味的「高雄147米」、田寮區農會分享極具惡地形特色的「田那提鹹豬肉」,以及今年榮獲首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優等獎的「李法憲農園」,帶來各式有機蔬果等在地食材,現場安排旅館業者試吃與洽談。除介紹食材來源及生產過程外,會中提供雙方互動對談的機會,針對採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供應量、成本、配送等議題廣泛交流,共同探索未來合作模式。

特別值得一提,田寮農會也利用此機會介紹田那提品牌豬肉產品,請大家品嚐Q彈美味的鹹豬肉果串,農業局強調國產豬肉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食用安全無虞;非洲豬瘟不會人畜傳染切勿過度恐慌,呼籲在地旅館業者力挺高雄在地新鮮的國產豬肉以及各項美味產品。

高雄市旅館公會理事長蕭興永理事長表示,高雄農業局為推展在地農產不遺餘力,除了透過旅館業向觀光客推廣高雄伴手禮,更提供旅館業者品嚐在地食材的機會,增進認識高雄優良食材及了解合作通路採購等課題外,相信雙方可透過異業品牌合作強強聯手、創造雙贏。

立法委員李昆澤表示,身為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委,一抵達會場就品嚐了香味撲鼻的田寮鹹豬肉、美濃紅豆以及有機蔬菜;大高雄有很豐富的農產品,期待旅館業者可以多和農業局及農民團體合作,相信一定會給觀光客帶來絕佳的高雄體驗。

農業局長姚志旺強調,此次活動不僅讓旅館業者深入了解高雄的優質農畜產品,鼓勵業者運用在地食材設計低碳餐飲菜單,也期待藉此為旅館業者及生產者創造更多商機,讓每一位觀光客在感受旅館悉心準備高雄獨特風味餐食的同時,也等同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的農業和農民,必能為旅程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農業局也將運用多元管道,持續推廣高雄農產,打造永續農業。


旅遊業者熱烈響應 高雄一日農夫體驗趣踩線行程圓滿成功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為推廣高雄市多元的農業旅遊資源並深化農村體驗內容,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近日舉辦「高雄一日農夫體驗趣」旅遊業者踩線活動,邀集11家旅行業者、16位代表實地走訪旗山、美濃與杉林三大農村社區。行程結合農事體驗、風味餐及文化演出,串聯生態、文化與產業特色,帶領業者以「體驗者」的角度重新認識農村。獲得業者熱烈迴響。業者表示此次行程讓人重新看見高雄農村的故事與能量,對未來產品設計深具啟發。

行程首站來到美濃野蓮田,業者換上青蛙裝下田體驗採蓮,親手從採收、清洗到整理的過程,笑聲此起彼落。許多第一次下田的業者笑著說:「原來採蓮這麼有挑戰性!」透過親身參與,更貼近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也深刻感受農人的辛勞與土地的溫度,為整趟旅程揭開輕鬆又充滿意義的序幕。午餐安排於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社區媽媽以在地食材準備風味十足的部落餐桌,餐後欣賞由大滿舞團帶來的傳統與現代融合舞蹈演出,舞者以肢體語言詮釋族人對山林與土地的情感,現場氣氛溫馨感人,業者紛紛拿起手機拍攝紀錄,直呼這是「文化與美食最完美的結合」。

下午行程轉往旗山圓富社區「樂齡咖啡館」,由全台最高齡的「阿嬤級服務生」親手沖煮香醇單品咖啡,搭配手作甜點與旗山香蕉創意小點,讓業者們在咖啡香氣中感受農村長輩的生命故事與濃厚人情味。多位業者表示,這樣的互動不僅令人感動,也讓人看見農村旅遊的多層次魅力,為農業體驗注入全新靈魂與價值。

本次踩線活動參與業者包括飛揚旅行社、愛友旅行社、家樂福旅行社、京城天下旅行社及南亞旅行社等。其中,家樂福、愛友、京城天下等長期深耕國內旅遊市場,擅長規劃團體行程與地方小旅行;而連續三屆榮獲「金旅獎」國外人士來台旅遊殊榮的飛揚旅行社,則在入境旅遊接待上具豐富經驗,近年更積極將高雄與南部農村體驗納入來台旅遊產品線。多家業者在參與本次踩線後,皆表示將把農村體驗列入明年度實際規劃中,家樂福、愛友、南亞及京城天下等業者預計陸續開發多條深度一日或兩日遊路線,估計可額外帶動約六至八百人次走訪旗山、美濃與杉林等高雄農村社區;飛揚旅行社則計畫於明年啟動國際踩線邀訪,預計邀請來自韓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市場約六百人次的旅客親臨高雄,以旅程體驗傳遞農村的溫度與故事,讓「高雄農村」成為國際旅客心中的台灣新亮點。

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高雄一日農夫體驗趣」是市府近年推動農村觀光的重要品牌計畫,透過結合社區特色、導入ESG永續旅遊概念及低碳行動,希望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魅力與創新,此次踩線不僅強化了業界對高雄農遊的信心,也促成多家旅行社表示將納入未來行程規劃、開發入境版農夫體驗遊程,串聯海外旅客市場與

在地社區,讓更多國際旅客認識高雄農村的魅力。

農業局進一步說明,未來將持續與地方社區、旅行業者及行銷平台攜手合作,推動更多結合生態教育、茶文化與農產餐桌的體驗內容,讓遊客不只看見風景,更能走進故事、品味土地。高雄的農村不只是生產的地方,更是文化與生命的延伸。更多活動資訊可至【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官網】或【高雄一日農夫體驗趣】粉絲專頁查詢,探索更多屬於土地的感動與風味。


國際力加持、四大關鍵力全開!
青創群英×業界導師
齊聚「青創武林大會」激盪創業火花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為助力青創團隊強化實力,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昨(5)日於Pinway駁二8號倉庫舉辦「114青創交流會—國際力與創業關鍵力」。活動以業師與青創團隊沙龍形式,聚焦行銷、財務、募資與永續商機四大創業關鍵力,活動吸引破50組在地青創團隊參與,透過業師先短講後分組沙龍的形式,協助青創團隊釐清現況,同時促成許多潛在媒合機會,被譽為年度最具實戰價值的「青創武林大會」。

青年局長林楷軒致詞說,創業路上最難的,是從「起步」到「穩定」的那段距離。市府透過「創業小聚」讓青年能與導師面對面交流,直接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疑難雜症。他強調,扶植創業不止於資金補助,更著重後續陪伴與實戰輔導,協助團隊突破瓶頸、拓展格局,讓高雄的青創能量持續壯大。

會議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分享經驗與洞見。首先「國際力」由盧森堡台北辦事處副處長廖健苡開場,以盧森堡為例,深入解析歐洲新創環境與多元產業資源,從政策支持、資金生態到跨國市場布局,提供高雄青年團隊強化國際連結的觀點與策略建議。

同時以「行銷力、財務力、募資力、永續力」四大創業關鍵力為主軸,邀請產業代表進行短講並擔任桌長導師,帶領團隊互動交流、剖析市場趨勢。

「行銷力」由柴語錄創辦人游士賢擔任導師,分享如何以創意IP打造品牌識別,讓消費者先記住品牌、再愛上內容;「財務力」由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陳永祥解析如何健全青創企業財務體質,建立長期穩健的營運基礎;「募資力」邀請國發基金天使投資主任游維如說明投資人視角與募資條件,協助團隊掌握吸引資金的關鍵策略;「永續力」則由高雄大學EMBA中心首席顧問佘志民教授引領團隊,從ESG趨勢出發,探討兼具環保與商機的新型商業模式。

活動現場亦安排今年「永續高雄-青年創業挑戰賽」得獎團隊分享經驗,邀請冠軍「恰口科研」及亞軍「台灣沃特」交流商業模式與市場挑戰,分享從創意發想到實際營運的歷程。該競賽由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日月光投控、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及國立中山大學共同主辦,今年以「AI智慧應用與淨零永續創新」為主題,吸引全台157組團隊報名參賽,兩支脫穎而出的團隊現身分享實戰心得,呼應在創業上的關鍵力作為。

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表示,「永續高雄-青年創業挑戰賽」與「日月光青少年永續創新競賽」同樣是基金會五大核心特色——「低碳使命、循環再生、社會共融、價值共創、永續教育」的延伸與實踐。基金會長期透過教育與創新平台培育青年永續行動力,未來將持續優化賽事內容,鼓勵青創團隊踴躍報名挑戰賽,勇於追夢、發揮創意,為城市與地球注入更多永續動能!

此外,10月參加「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的學員尤思瑾也受邀出席,會中除分享海外學習見聞,更鼓勵青創團隊勇於朝國際舞台邁進。而壓軸環節「青創關鍵力深度 Circle Talk」,則由四大領域業師帶領團隊換桌輪動交流,針對商業模式、募資簡報與永續經營等議題提供建議與回饋。

參與交流會的艾達特整合分析有限公司執行長邱奕凡表示,透過與業師面對面交流,讓他重新檢視行銷策略與財務規劃的方向,並獲得許多改善思路的具體建議,「像是一場專屬諮詢,幫我們更明確地看見企業成長的路徑」。迎蜂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秉衡也分享,業師們從募資實務到永續經營都毫不藏私地傳授經驗,現場與其他團隊交流過程中激盪想法,「帶回了可以立即應用在品牌發展與營運上的實用靈感,收穫非常多。」

青年局表示,本次交流會不僅傳遞創業的關鍵力的重要性,也促進青創團隊之間的資源連結與合作契機。未來將持續串接跨域資源,打造兼具培力、交流與媒合功能的創業生態平台,協助青年厚植創業實力、拓展視野。同時,青年局自9月至11月開設「創業O’Star學堂」,邀請專業師資講授AI商模應用、政府補助資源、短影音行銷與海外市場策略等課程,歡迎有志創業青年踴躍報名(https://reurl.cc/A3kAeZ),為創業夢想奠定穩固根基、啟動下一階段成長動能。


南科人才培訓成果豐碩 AI賦能人資新思維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國科會南科管理局為回應南科企業人才需求,持續推動「人才培訓暨產學合作計畫」,(5)日攜手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及南科產學協會,舉辦「AI賦能人資交流會暨期末成果發表」。活動特別邀請產學研專家實務分享,與南科企業人資代表齊聚一堂,探討如何運用AI工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協助企業因應數位轉型浪潮,開啟人資創新與企業轉型的新思維。

本活動首先分享「114年度人才培訓暨產學合作計畫」執行成果,內容涵蓋盤點企業人才需求、推動人才培訓課程、促進人才媒合及深化產學合作等重點。透過整合園區與學研資源,協助企業辦理內外部培訓課程,並針對新設園區開設人才儲備課程,辦理多元豐富的人才交流活動,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訓體系。此外,南科管理局持續辦理「人才培育計畫」及「新興科技應用計畫」,透過獎補助資源鼓勵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強化人才來源與產業鏈結,為南科企業打造多元永續的人才供應網絡。

為因應AI帶動百工百業的趨勢,本次活動以「AI賦能人資」為主題,聚焦生成式AI與大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李柏毅組長介紹AI算力中心的服務量能;長榮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楊珮菁主任說明AI如何協助企業招募、績效考核與學習發展中導入智能分析;遠傳電信總經理辦公室暨人力資源管理群李明益協理以數位轉型為題,剖析策略調整與組織升級實務;群創光電智能創新自動化處張幼銘處長分享AI應用於人資管理的經驗,展示導入AI工具強化決策的成果。

南科管理局表示,南科橫跨嘉義、臺南、路竹、橋頭、楠梓及屏東等六大園區,營業額年年攀升,已居全臺三大科學園區之冠,園區企業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南科管理局長期重視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持續辦理「人才培訓暨產學合作計畫」,成為南科產學合作的重要橋梁。

本次活動吸引多家南科企業及周邊產業先進,以及成功大學、高雄科大、長榮大學、崑山科大等校代表共80餘人參與,現場互動熱絡。南科管理局與南科產學協會將持續攜手合作,結合AI技術與產學資源,為南科企業打造多元人才解方,帶動園區永續發展。


臺灣「招財貓」攜手泰國「衝浪板」挑戰幽靈漁網!
管碧玲:海洋韌性夥伴打造印太海廢典範
2025/11/06  記者王冠勛、王炳權/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的「印太海廢合作平台」於11月5日在泰國曼谷舉辦「2025印太海洋臺泰韌性夥伴研習營」,集結臺日韓泰四國代表及重量級國際NGO,正式啟動平台的首次海外行動。泰國推出漁具回收再製的「衝浪板」,而臺灣則端出廢棄保麗龍漁具製成的「招財貓公仔」,共同鎖定首次平台會議設定的海洋頭號殺手「幽靈漁網」。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強調,臺灣將秉持「韌性海洋夥伴」理念,打造印太海廢治理典範。

海廢治理無國界,海委會基於國內海廢再生聯盟之商業模式逐步成形,並具備國際海洋經濟合作潛力,自113年起投入籌組「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透過公私協力及跨域治理模式,匯集印太產官學研界,並以開放合作與務實行動,積極由試點推展為制度、將案例開發為常態。

經過一年來的協作,海洋委員會「印太海廢合作平台」首度正式跨海,匯聚來自臺日韓泰官方、學界及國際非政府組織,針對海廢回收機制、科學監測與社會動員等主題,分享各國具體、有感的成功案例,且泰國海洋及海岸資源部(DMCR)Ukkrit Satapoomin副署長亦特別出席致詞,表達臺泰雙方可藉此一同面對廢棄漁具的問題。本次研習營中,泰國的成功模式成為研習營亮點:企業生產者 Starboard 分享了與在地志工社群 Trash Hero Bangkok 的合作下,以海廢製作出價格不菲的「高價值衝浪板」,完美展示公私協力的力量,不僅大幅提升「藍色循環經濟」的可行性,更讓在地漁民和社群從海廢回收得到實質收益,真正兼顧在地生計及海洋保育。

來自臺灣的廢棄保麗龍漁具再製而成的「海廢招財貓公仔」,曾在本年8月臺灣文博會驚豔亮相,再於9月代表臺灣遠赴日本參展。它不僅成為與會者爭相討論的話題主角,更以「廢物變招財」的設計理念,完美展示了臺灣如何用文創經濟將廢棄物轉化為焦點產品,將在地海廢技術與文創美學,成功推廣至印太地區。

臺泰韌性夥伴研習營成功鏈結了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部(DMCR)、泰國漁業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漁業發展中心(SEAFDEC)、日本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韓國我們的東亞海網絡(OSEAN)、環境正義基金會(EJF)、

澄洋環境顧問及RE-THINK重新思考教育協會,以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官方、學術、國際非政府組織及私部門,為台灣發起的「印太海廢合作平台」奠定成功外拓的基礎。

管碧玲指出,我國將持續透過平台深化與日本、韓國、泰國等夥伴的合作意向,在廢棄漁具的議題上,不僅要分享成功經驗,更要推動逐步與泰國、印尼等東協國家的公私部門建立制度化的對話機制,確保區域在「減量、回收與循環應用」的合作能持續強化。管碧玲強調,海廢治理無國界,更不能單打獨鬥。臺灣將持續努力,目標是成為印太區域的「韌性海洋夥伴」,與各國共同打造「區域海廢治理的典範模式」,推展藍色循環經濟跨域合作的海洋韌性。

 
 
 


訪客

鑫報e樂網  鑫報報業有限公司

本網站訊息內容著作權及責任歸作者所有,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亦不代表本站立場,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站授權或同意,請勿轉載,違者將依法律途徑提出告訴
服務熱線(07)288-8333 傳真熱線(07)287-5150
電子信箱 simplegold3@yahoo.com.tw

Copyright 2003 by Fortune Dail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